关于ICCM

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hinese Mathematicians,ICCM)由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主席、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于 1998 年发起设立,是华人数学界最有影响的学术活动之一‌,旨在通过组织学术年会、评选最佳论文,促进华人数学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华人数学家在国际数学界的影响力。 ICCM 每年举办一次年会,每三年举办一次大会,现已成为国际华人数学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顶级学术盛会,并成为数学家们交流数学、讨论基础科学发展及会见老朋友、结交新朋友的独特窗口。2025年1月,大会已永久落户上海,依托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与复旦大学,打造国际顶级科学家交流平台。

使命: 加强海内外华人数学家的联系,研讨数学科学国际最新研究进展,促进中国数学和世界数学科学共同发展。

高光时刻

1998.12.12-16 首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

“这是一个历史性事件,第一次将世界各地的华人数学家召集在一起展示他们的研究。不管是其结果还是展示本身都是颇为壮观的。” ——丘成桐院士

2001.12.17-22 第二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在台北举行

特设“晨兴数学终身成就奖”,授予陈省身先生,表彰其为中国数学做出的奠基性工作、在微分几何 方面划时代研究,以及扶植中外杰出数学家等方面所做出的 伟大贡献。设立“陈省身奖”,表彰对数学研究或在推动数学发展的公职服务方面有卓越贡献的华人数学家。

2004.12.17 第三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

大会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旨在纪念在大会召开前夕离世的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 陈先生生前一直关心和支持中国数学和华人数学共同体,去世前为华人数学家大会捐赠10万元。 本届大会设立“国际合作奖”,表彰通过合作、培育以及支持华人数学家,促进数学在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发展的杰出人士。首届ICCM国际合作奖授予约翰·科茨教授,表彰他培养中国数学家的无私精神。同时设立首个针对中学生的数学研究竞赛奖项“恒隆数学奖”,此后发展为“丘成桐中学科学奖”。

2007.12.17-22 第四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在杭州召开

大会设立“新世界数学奖”(“ICCM毕业论文奖”),奖励全球华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最高水平的数学学术论文;组织了关于“数学中的女性”小组讨论,与会人员包括刘秋菊、杜莎·麦克道夫、滕楚莲和克莱尔·沃伊欣等国际杰出女性数学家。 大会组织了“21世纪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研讨会,与会人员包括芝加哥大学校长,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校长,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哈佛大学哈佛学院院长,哥伦比亚大学文理学院院长和浙江大学校长。

2010.12.18-22 第五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

大会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主题为纪念陈省身先生和华罗庚先生 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教授王慕道、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数学系 Robert W与Lynne H. Browne 讲座教授邬似珏分别因在微分几何与几何偏微分方程、对二维和三维水波问题小振幅解的整体适定性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晨兴数学金奖。邬似珏成为晨兴数学奖历史上首位获得金奖的女数学家。

2013.7.14-19 第六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在台北召开

“晨兴数学卓越成就奖”授予张益唐,以表彰他在孪生素数问题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在张益唐的小组报告中,著名数学家塞尔博士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关于张的证明过程中关键步骤的指数和的使用(与外尔在有限域上的代数曲线的工作相关)。张益唐当即就给出了一个完美的解答,塞尔对此感到非常满意,并当场表示很喜欢这个答案——这成为华人数学家大会期间,数学家们进行思想交流与碰撞的一段佳话。

2016.8.6 第七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本届开幕式1500余人出席。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教授张伟、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及数学科学系教授李思获得晨兴数学奖金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教授印卧涛获得晨兴应用数学金奖,陈兵龙、蓝凯文、雷乐铭、尹骏、应乐兴、恽之玮获得晨兴数学奖银奖。 与会代表就数学各个主要领域的前沿进展进行讨论,包括“基础物理的黄金时代”、“定量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大数据的非理性效果”三个主题研讨会。

2019.6.9-14 第八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恽之玮,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朱歆文分别因其在整体Springer理论、刚性自守形式、逆Galois问题以及Gross-Zagier公式到高阶导数的推广工作,和在Coherence Conjecture的证明、Kottwitz猜想的解决以及在几何Satake等价中作出的杰出贡献获ICCM数学奖金奖。

2022.7.31 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在南京开幕

大会首次设立了ICCM数学贡献奖,该奖项授予在数学科学领域成就卓著、德高望重的领袖数学家,表彰其为中国数学事业攀登高峰作出的终身杰出贡献。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杨乐获此殊荣。

第十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将于2026年1月在上海举行,敬请期待!

奖项

ICCM 数学奖(原晨兴数学奖):1998 年首次颁发,被誉为“华人菲尔兹奖”,是世界华人数学界的最高奖项。表彰 45 岁以下在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方面有杰出成就及在促进数学事业发展方面有卓越贡献的华人数学家。

陈省身奖:于 2001 年为向陈省身教授致敬而设立,表彰对数学研究或在推动数学发展的公职服务方面有卓越贡献的华人数学家。

约翰·科茨国际合作奖 (原ICCM国际合作奖):于 2004 年设立,表彰通过合作、培育和支持华人数学家,以及促进数学在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发展的杰出人士。

ICCM数学贡献奖:2022 年设立该奖项,是华人数学家个人最高荣誉,数学科学领域成就卓著,德高望重的领袖数学家,表彰其为中国数学事业攀登高峰做出的终身杰出贡献。

历届获奖者

ICCM数学奖金奖

2022 丁剑
2019 恽之玮 / 朱歆文
2016 张伟 / 李思
2013 何旭华 / 田野
2010 王慕道 / 邬似珏
2007 汪徐家
2004 刘克峰 / 辛周平
2001 李骏 / 姚鸿泽
1998 林长寿 / 张寿武

ICCM 应用数学奖金奖

2016 印卧涛
2013 顾险峰
2010 刘军
2007 范剑青
2004 侯一钊 / 应志良

ICCM数学奖银奖

2022 缪爽 / 吴昊 / 钟子信 / 范佑维 / 陈杲
2019 付保华 / 刘正伟 / 陆品燕 / 单芃 / 余正道
2016 陈兵龙 / 蓝凯文 / 雷乐铭 / 尹骏 / 应乐兴 / 恽之玮
2013 张介玉 / 李小青 / 徐浩 / 蔡岱朋
2010 陈荣凯 / 陈猛 / 傅吉祥 / 魏军城
2007 刘秋菊 / 季理真 / 金石 / 陈俊全 / 田野
2004 蔡进一 / 刘艾克 / 朱熹平
2001 万大庆 / 王金龙 / 邬似珏 / 席南华
1998 陈汉夫 / 程崇庆 / 刘克峰 / 杨彤

陈省身奖

2022 王金龙 / 莫毅明 
2019 林文伟 / 丘成栋
2016 朱熹平 / 陈启宗
2013 李嗣涔 / 连文豪
2010 洪家兴 / 梁乃聪 / 李文卿
2007 郑绍远 / 王慕道
2004 杨乐 / 林芳华
2001 于如冈

陈省身公共服务奖

2001 林松山

约翰·科茨国际合作奖

2022 Leon Simon
2019 Vaughan F.R. Jones
2016 Björn Engquist
2013 Jean-Pierre Serre
2010 Richard M. Schoen
2007 Stanley J. Osher
2004 John H. Coates

晨兴数学终身成就奖

2001 陈省身

晨兴数学卓越成就奖

2013 张益唐

晨兴优秀数学教师奖

2013 潘承彪

ICCM 数学贡献奖

2022 杨乐

zh_CN简体中文
Scroll to Top